“雙減”,新學期怎么辦是關鍵
8月30日,教育部召開新聞發(fā)布會,介紹秋季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情況。會上通報,新學期開學后,義務教育學校要嚴格執(zhí)行均衡編班的法律規(guī)定,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。與此同時,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,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;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實際出發(fā),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。
7月24日,《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(yè)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》發(fā)布,對機構資格審批、上市融資、超前超綱教學、教育收費、未成年人學校保護、暑期托管、課后服務等方面做出嚴格規(guī)定,進一步明確校外培訓的監(jiān)管方向。這份“雙減”意見具有極強的現(xiàn)實針對性,也體現(xiàn)了強烈的問題意識。
實現(xiàn)教育“雙減”,教育部門責無旁貸,學校是主戰(zhàn)場,教育系統(tǒng)是主力軍。如果教育部門的認識和舉措不能到位,“雙減”落實成效恐怕不會理想。“雙減”意見提出“1年內有效減輕、3年內成效顯著,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”的明確目標。“軍令狀”已下,客觀上倒逼教育部門和學校增強時間概念,即刻有所行動。
實際上,不少規(guī)定并非首次提出,而是多年來一直在強調,但現(xiàn)實中始終得不到落實,這說明可能存在掣肘因素,甚至盤根錯節(jié)的利益關系。掣肘問題不解決,利益藩籬不拆除,便很有可能“濤聲依舊”。值得欣慰的是,今年教育領域推出的“雙減”政策,其重視程度和執(zhí)行力度都不同尋常,接下來,有關各方要努力讓看點變成亮點,讓盆景變成風景并形成常態(tài)。
教育“雙減”是一項系統(tǒng)工程,需要系統(tǒng)性支撐。比如,新學期到了,教師節(jié)也快到了,有償補課、變相送禮等頑固性問題,能否得到有效解決?推進課后服務全面覆蓋,學校是否做好了各項準備,是否做好了教師的工作?再有,減少考試、降低難度,不是一減了之、一降了之,而是涉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能否及時跟進調整,在學校、教師做出改變之外,家長的認識是否能盡快轉變?
“雙減”政策的出臺,引發(fā)全社會廣泛關注,激起一系列連鎖反應,已然呈現(xiàn)出諸多良好跡象。同時要看到,學校、家長、培訓機構,還存在一定的觀望心理,教育焦慮現(xiàn)象仍未得到有效疏解。其中有家長的問題,也有教育機構有意制造、推波助瀾的因素。隨著“雙減”政策的推進,會不會有家長仍走不出“劇場效應”,反而將其當成“彎道超車”的良機?
開局決定全局,起步?jīng)Q定后勢。今年秋季學期是中小學全面落實“雙減”有關部署要求的第一個學期,各項工作要從一開始就抓緊抓實,讓教育“雙減”在新學期就有明顯成效,而非以“三年目標”為借口,該抓的不抓,能做的不做,或者抓不徹底、做不到位,讓最終的“教育滿意度”變成自說自話。(記者 毛建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