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五年來,境內上市期貨、期權新品種34個,品種總數(shù)達到86個
11月12日,在2020第十一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上,上海期貨交易所(下稱“上期所”)、鄭州商品交易所(下稱“鄭商所”)、大連商品交易所(下稱“大商所”)、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(下稱“中金所”)透露了接下來要“上新”的期貨品種和計劃。
會上,中國期貨市場監(jiān)控中心黨委副書記、總經理楊光介紹了今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的運行情況,截至2020年10月末,中國期貨市場資金總量突破8200億元,較2015年末翻了一番;有效客戶數(shù)181.8萬個,較2015年末增長69%。近五年來,上市期貨、期權新品種34個,品種總數(shù)達到86個,產業(yè)覆蓋范圍得到有效拓展。今年1月至10月,全市場日均持倉量2175萬手。
上期所副總經理賀軍會上透露,11月19日即將上市國際銅期貨品種。
大商所副總經理王偉軍表示,下一步大商所將豐富產品體系,加快上市生豬、辣椒、航運、廢鋼等期貨品種和豆油、棕櫚油等期權工具,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更多參與標的。
同時,大商所在現(xiàn)有場外品種上研究推出非標倉單交易,并將盡快在棕櫚油等品種和鐵礦石期權等工具上引入境外交易者,在主要品種和工具上引入QFII和RQFII,以提升市場價格的國際影響力。
鄭商所副總經理王曉明在會上介紹,下一步鄭商所將持續(xù)加大產品供給,加快雞肉、大蒜、葵花籽、馬鈴薯、燒堿、鋼坯、水泥、丙烯等品種研發(fā)上市進度;推動瓶片、PX上市進程,圍繞PTA打造聚酯產品全產業(yè)鏈金融避險工具;推進電力研發(fā),實現(xiàn)煤電品種避險聯(lián)動。
中金所副總經理張曉剛表示,目前,銀行、保險、證券、公募、私募、信托、期貨子公司、QFII、RQFII、養(yǎng)老金等都已獲準參與金融期貨市場,機構投資者的總持倉已經占據(jù)主導地位。但與國際成熟市場相比,參與者結構尚不均衡,證券公司、私募基金參與度較高,而持有大量金融現(xiàn)貨資產、潛在金融風險管理需求巨大的商業(yè)銀行及保險資金、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運用金融期貨還不充分,還有很大的發(fā)展空間。下一步,中金所將加大新產品供給,加快完善基礎制度建設,做好中長期資金入市服務,拓寬國際投資者運用金融期貨的渠道,扎實做好服務市場的各項工作。
在服務市場方面,除了配合新品種上市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,及時跟進完善開戶規(guī)則、保證金監(jiān)控和保障基金管理和使用等配套支持。還將持續(xù)完善場外衍生品交易報告庫建設,分階段分步驟建立報告庫信息披露機制。
具體看來,2020年8月證監(jiān)會辦公廳下發(fā)《關于進一步充實中國期貨市場監(jiān)控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職能的通知》,授權監(jiān)控中心承擔建設運營期貨及衍生品交易報告庫的職能。楊光透露,下一步監(jiān)控中心將繼續(xù)完善報告庫服務功能,分階段分步驟建立報告庫信息披露機制,一方面加大披露頻率,另一方面細化披露內容,切實提升市場透明度。